《风筝》教学案例2[10-18 00:21:40] 来源:http://www.guaimaomi.com 初一语文教案 阅读:9654次
概要:”却无怨恨的感慨。这篇课文的难点很多,学生学起来困难较大,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,由浅入深,解决疑难问题。教学目标:1、知识和能力目标:感知课文的内容,理解作者思想感情,感受至爱真情,获得思想启迪。(1)积累词语,掌握“憔悴、嫌恶、瑟缩、虐杀、苦心孤诣”等词语的读音、字形、词义。(2)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。2、过程和方法目标:(1)提倡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(2)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比较,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,拓展思维空间,提高阅读质量。(3)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。3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: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,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教学重点:1、多角度理解课文2、通过品读语言来体味文中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,以及从中展现的浓浓亲情。教学难点:1.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。2.揣摩文中难懂的语句,理解 www.guaimaomi.com 教学准备:1、学生:预习课文,画出不理解的地方。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,阅读《满天的风筝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2、教师:备课时可以借鉴总――分――总的思路,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,理解课文。教学方法:品读法点拨法讨论法3、多媒体辅助教学歌曲<三月三>教学过程一、导入《满天的风筝》写了什么事?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?鲁迅的《风筝》与《满天的风筝》 《风筝》教学案例2,http://www.guaimaomi.com教材分析: 《风筝》叙述了“”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“我”的一段思想情感的经历。“我”向来不爱放风筝,并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,还有一次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。这件事到时隔二十年后突然出现在记忆中,竟然如此剧烈地啃噬着自己的心,以致渴望得到补救,却已经无济于事,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。此后每当回忆这事,就感到一种“无可把握的悲哀”。 探索这篇散文的内涵:有鲁迅的兄弟之情,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,有鲁迅的自省精神,还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“虐杀”却无怨恨的感慨。 这篇课文的难点很多,学生学起来困难较大,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,由浅入深,解决疑难问题。 教学目标: 1、知识和能力目标:感知课文的内容,理解作者思想感情,感受至爱真情,获得思想启迪。(1)积累词语,掌握“憔悴、嫌恶、瑟缩、虐杀、苦心孤诣”等词语的读音、字形、词义。(2)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。 2、过程和方法目标:(1)提倡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(2)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比较,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,拓展思维空间,提高阅读质量。(3)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。 3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: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,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教学重点: 1、多角度理解课文 2、通过品读语言来体味文中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,以及从中展现的浓浓亲情。 教学难点: 1.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。 2.揣摩文中难懂的语句,理解 www.guaimaomi.com
教学准备: 1、学生:预习课文,画出不理解的地方。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,阅读《满天的风筝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 2、教师:备课时可以借鉴总――分――总的思路,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,理解课文。 教学方法:品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3、多媒体辅助教学歌曲<三月三> 教学过程 一、导入 《满天的风筝》写了什么事?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? 鲁迅的《风筝》与《满天的风筝》抒发的情感全然不同。怎样的不同呢?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《风筝》,了解文章的内容,探究其深刻的内涵。 二、教师板书课题,出示目标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: 1、感知课文的内容,理解作者思想感情,感受至爱真情,获得思想启迪。 2、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比较, 3、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。 三、识记字词 大屏幕出示字词 读一读:坠憔悴荡漾瑟缩什物 解释:嫌恶恍然大悟苦心孤诣肃杀诀别 过度词:风筝时报春的天使,看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,而“我”为什么却感到惊异和悲哀?请同学们自读课文,从中寻找答案。
标签:初一语文教案,初一语文教案大全,初中学习方法,初中学习网 - 初一学习辅导 -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- 初一语文教案
上一篇:《“诺曼底”号遇难记》课堂实录2
关键词:
|
最新《初一语文教案》
热门《初一语文教案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