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爱莲说》教案23[10-18 00:16:19] 来源:http://www.guaimaomi.com 初二语文教案 阅读:9577次
概要:尽已无遮雨盖”;屈原自表心性芳洁“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”。(用屏幕打出)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,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。古代的文人墨客喜爱莲花的高雅净洁,以莲自比,追求高洁的品格,那么同学们你们又喜爱莲花的什么呢?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,看看它美在哪里。 www.guaimaomi.com 二、 屏幕打出学习目标,即教学目标⒈ 朗读、背诵《爱莲说》,并把握词、语句,疏通文意。⒉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。⒊ 感受莲花的优美形象和体会莲花的美好品质.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,就要围绕这几个目标来学习。三、 了解作者体裁⒈(放作者图像)(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)周敦颐(1017-1073) ,宋代道洲(现在湖南省道县)人,字茂叔,号元公,北宋哲学家。因他世居道县濂溪,后居庐山莲花峰前,峰下有溪,也命名为濂溪,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。(周敦颐任职南康郡(今江西星子县)时,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(后被称为“爱莲池”),池中建“赏莲池”,南北曲桥连岸。夏秋之交,莲花盛开,清香扑鼻。作者触景生情,写下《爱莲说》,托物言志。)⒉了解本文的体裁。“说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,属于议论文的范畴,可以直接说明事物,阐明事物,也可以通过写人、状 《爱莲说》教案23,http://www.guaimaomi.com教学目标: ⒈ 朗读、背诵《爱莲说》,并把握词、语句,疏通文意。 ⒉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。 ⒊ 感受莲花的优美形象和体会莲花的美好品质.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中,感受莲花的优美形象,体会莲花的美好品质,欣赏语言。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。 教学媒体:多媒体 课时安排: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: 一. 导入。 首先提问学生有关莲的诗句。(预先布置学生查找)(点评学生回答) 杨万里有诗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;李商隐的“留得残荷听雨声”;苏轼还以“荷尽已无遮雨盖”;屈原自表心性芳洁“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”。(用屏幕打出)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,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。古代的文人墨客喜爱莲花的高雅净洁,以莲自比,追求高洁的品格,那么同学们你们又喜爱莲花的什么呢? 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,看看它美在哪里。 www.guaimaomi.com
二、 屏幕打出学习目标,即教学目标 ⒈ 朗读、背诵《爱莲说》,并把握词、语句,疏通文意。 ⒉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。 ⒊ 感受莲花的优美形象和体会莲花的美好品质. 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,就要围绕这几个目标来学习。 三、 了解作者体裁 ⒈(放作者图像)(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)周敦颐(1017-1073) ,宋代道洲(现在湖南省道县)人,字茂叔,号元公,北宋哲学家。因他世居道县濂溪,后居庐山莲花峰前,峰下有溪,也命名为濂溪,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。 (周敦颐任职南康郡(今江西星子县)时,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(后被称为“爱莲池”),池中建“赏莲池”,南北曲桥连岸。夏秋之交,莲花盛开,清香扑鼻。作者触景生情,写下《爱莲说》,托物言志。)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。 “说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,属于议论文的范畴,可以直接说明事物,阐明事物,也可以通过写人、状物来讲道理。《爱莲说》是一篇情致饱满的“托物言志”的散文小品,文章通过传神之笔,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、可爱的莲花写生图。 四、朗读训练。 1. 大家先小声读一遍课文,将不会读的字圈起来。 2. 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,其中有一个字读错了,请你们找出来,另外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,读音,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。 (检查听读效果,大屏幕出示生字,指名学生读出它的音。)
标签:初二语文教案,初二语文教案模板大全,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,初中学习网 - 初二学习辅导 -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- 初二语文教案
关键词:
|
最新《初二语文教案》
热门《初二语文教案》
|